39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六、毕业生的创业情况 ...................................................................................... 49
(一)创业的原因........................................................................................ 49
(二)创业的困难........................................................................................ 50
(三)创业的满意度.................................................................................... 51
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展趋势................................... 52
一、就业形势调查 .............................................................................................. 52
(一)当前经济形势.................................................................................... 52
(二)当前就业形势.................................................................................... 52
(三)毕业生求职意向及心态.................................................................... 53
(四)政策期待............................................................................................ 53
二、大学生创业情况 .......................................................................................... 54
三、毕业生创业形势研判 .................................................................................. 54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准备不足................................................................ 55
(二)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 55
四、2013-2015 届毕业生就业规模和结构发展趋势 ....................................... 56
(一)2013-2015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规模和结构发展趋势 .................... 56
(二)2013-2015 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规模和结构发展趋势 ................ 57
五、2013-2015 届毕业生就业率发展趋势 ....................................................... 58
(一)2013-2015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发展趋势 .................................... 58
(二)2013-2015 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发展趋势 ................................ 58
六、2013-2015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发展趋势 ................................................... 59
(一)就业地区............................................................................................ 59
(二)就业行业............................................................................................ 60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举措..................................... 62
一、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及措施 .......................................................................... 62
(一)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体制................................................................ 62
(二)推动校企合作,充分拓展就业市场................................................ 63
(三)多渠道,开启校园招聘活动............................................................ 64
(四)多平台,搭建就业信息服务............................................................ 64
(五)构筑创新创业新格局........................................................................ 65
(六)加大面向基层就业的推进力度,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报考公务员、
面向服务基层................................................................................................ 65
(七)加大“考研”的推进力度,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报考研究生 ............ 66
二、毕业生就创的指导服务 .............................................................................. 66
(一)职业规划与就创课程设置................................................................ 66
(二)职业规划与就创业指导活动............................................................ 67
(三)就业帮扶与推荐活动........................................................................ 68
(四)校园招聘活动.................................................................................... 68
39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五)就业实习/实践活动 .......................................................................... 69
三、毕业生就业的特色工作 .............................................................................. 69
(一)建设专业化服务团队........................................................................ 69
(二)分层分类,帮助指导特殊群体........................................................ 71
(三)“一站式”服务方便毕业生和进校招聘单位 .................................... 71
(四)多方“回访”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 72
(五)积极参与社会创业大赛活动,业绩骄人........................................ 72
第五部分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74
一、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 74
(一)对教育教学的评价............................................................................ 74
(二)对教学改进的反馈............................................................................ 76
二、 对专业设置的反馈 .................................................................................... 77
(一)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77
(二)对专业设置的满意度........................................................................ 78
(三)对专业设置的反馈............................................................................ 79
三、 对招生的影响 ............................................................................................ 79
(一)利于促进良性引导............................................................................ 79
(二)利于资源重整,助力提高教学质量................................................ 79
四、 对学校的总体反馈与评价 ........................................................................ 79
(一)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79
(二)对学校总体推荐度............................................................................ 80
第六部分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82
一、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 82
(一)对就/创业指导课的满意度 .............................................................. 82
(二)对职业咨询辅导的满意度................................................................ 82
二、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 83
(一)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83
(二)对校园招聘工作的满意度................................................................ 84
(三)对就业手续办理的满意度................................................................ 85
(四)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的满意度........................................................ 85
三、对就业指导和服务总体评价 ...................................................................... 86
第七部分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87
一、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 87
二、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方式 ...................................................................... 87
三、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对专业的关注度 ...................................................... 88
四、毕业生离职的原因 ...................................................................................... 89
五、用人单位解聘毕业生的原因 ...................................................................... 89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 90
VB.NET PDF: Basic SDK Concept of XDoc.PDF XDoc.PDF for .NET allows VB.NET developers to edit hyperlink of PDF document, including editing PDF url links and quick navigation link in bookmark/outline.
add link to pdf acrobat; add hyperlink pdf document
31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
学校概况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
学院,2004 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
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 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
高校。学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
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举,面向
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
评审高校;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
“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4个校区,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
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
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
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4个学院,18个科研院所,各类在校生4万余人,其中全
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
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
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 500 强”企业
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
院校并列第5位。
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离子型稀
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硕
士点、15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66个本科专业(其中56个专业列入江西、安徽、
甘肃、河南、河北、内蒙古、海南、青海、新疆、贵州、广西、四川、山东等
24 个省份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是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工程管理硕士(MEM)培养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学科2个、
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江西省卓越计划专业6个、江西省
特色专业19个。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
职工2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各1人,“新世纪百千
32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
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
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教师、
优秀教师60余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
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近200人。还聘请了古
德生、周尧和、邱定蕃等一批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
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
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
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教学科研设备达到全国先进,拥有国家铜冶炼及
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实验室、 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
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一批国家科
研平台和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还有2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
研究基地, 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个实验中心和100多个实习基
地。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在全国各
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
荣誉。近五年来,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实现
了江西省在该赛事上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德国红点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赛、
中国工业设计精英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中
国机器人大赛和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奖数一直稳居江西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
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
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
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
共承担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7亿多元;获国家
30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
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
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8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29个省市,多
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江西铜
业集团公司等100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
国、荷兰、韩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
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普利茅
斯大学、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德国莱比锡工程经济文化学院、法国图卢兹
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开展了本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
养项目;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20余年的合作交流,双方每年都开
展多次师生互访并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学校还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
基地,并正在海外筹建孔子学院。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
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选矿计算机模拟和半自磨机放大选型和优化技
术开展科研合作;与印度尼西亚BBIM公司建立了科研信息互通机制和全面技术
合作开发平台;承担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卢旺达“钽铌氧
化物制备中的钨回收工艺设备系统技术开发”、越南“褐铁矿磁化熔烧及磁选工
业生产技术开发”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半世纪沧桑砥砺,五十载春华秋实。学校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
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
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市场理念经
营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的三大理念,实施“特色、
人才、质量和开放”四大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
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五大任务,强化“队伍、财力、
条件、制度、党建、文化”六大保障,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
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七大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
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建设“综合实力江西一流、优势学科国内先进、特色
领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
34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4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与总体结构
(一)毕业生人数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共6209名,本科毕业生4532名,占72.99%;
硕士毕业生525,占8.46%;专科毕业生1152名,占18.55%。
72.99
18.55
8.46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图1-1 2015届各学历毕业生人数分布
表1-1 2015届各学历毕业生人数分布
人数
占比(%)
研究生
525
8.46
本科
4532
72.99
专科
1152
18.55
合计
6209
100.00
(二)毕业生男女比例
学校2015届毕业生中,男生4494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2.38%;女生1715
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7.62%,总体男女性别比为 2.62:1,即男生是女生的约
2.62倍。分学历来看,各种学历的男生均多于女生,其中本科毕业生男女性别比
为2.8:1,即男生人数约是女生的2.8倍。
69
江西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5
369
3339
786
156
1193
366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男生数
女生数
图1-2 2015届各学历毕业生的性别分布
表1-2 2015届各学历毕业生的性别分布
男生数
女生数
小计
研究生
369
156
525
本科
3339
1193
4532
专科
786
366
1152
合计
4494
1715
6209
(三)毕业生生源地
对2015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学历分析如表1-3所示,4532名本科毕业生中,
有2732名为本地生源(本地即学校属地:江西省),占比60.28%;525名硕士
毕业生中有302名为本地生源,占比57.52%;1152名专科毕业生中750名为本
地生源,占比 65.1%。总体上,本地生源占比 比 60.94%。各省市生源的各学历毕
业生人数如表1-4所示。
60.28
57.52
65.1
39.72
42.48
34.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江西省
外省(江西省以外)
图1-3 2015届各学历毕业生的生源地总况
Documents you may be interested
Documents you may be interested